1. <p id="jkbr8"><label id="jkbr8"><xmp id="jkbr8"></xmp></label></p>
      <pre id="jkbr8"></pre>

      衡陽新聞網
      滾動新聞
     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> 衡陽影視 > 衡陽視聽 > 本土新聞 > 正文:

      《追尋·百姓身邊的現代化》——湖南飯——衡陽的雜交水稻

      2024-10-10 15:07:15   來源:中國衡陽新聞網   作者:歐陽勝梅 周孝芳
      分享到:
       

      第十七集:湖南飯——衡陽的雜交水稻

      主持人:《追尋》帶你感受百姓身邊的現代化。今天我們分享的話題是“衡陽的雜交水稻”。

      主持人:衡陽境內栽培水稻歷史悠久。春秋戰國時期,境內普遍種植水稻。唐代,水稻已成為境內的主要農作物,稅收也以稻谷折銀交納。清代,官府鼓勵農民開荒移民,境內水稻生產已具相當規模,康熙年間,衡陽已成為湖南省兩個主要的大米集散地之一。

      主持人:民國時期,境內政局多變,兵荒馬亂,水稻生產很不穩定。新中國成立后,衡陽農村廣泛開展愛國增產運動,水稻生產迅速恢復發展。

      1974年,湖南省分配給衡陽地區由袁隆平等農技人員育成的“二九南1號不育系種子”0.25公斤。衡陽地區農業局決定由衡陽地區農科所進行繁殖。1975年,衡陽境內開始試種雜交水稻南優2號。當年雜交中稻、雜交晚稻平均畝產分別比普通中、晚稻平均畝產增加159公斤和 223公斤。顯示出雜交水稻強大的增產優勢。

      當年冬,中共衡陽地委決定把推廣雜交晚稻作為農業生產上的一件大事來抓,并提出“一年試種,二年推廣,三年普及”的發展雜交稻計劃。12月,地、縣(市)兩級財政共撥出150萬元,從各縣、各部門抽調2300余人,由相關領導帶隊赴海南、湛江制種南優2號。此后,又在各地建立完整配套的雜交稻種子繁育基地。

      1976年,雜交稻南優2號、南優3號種植面積迅速擴大,推廣速度之快,栽培面積之大,種植區域之廣,均居全省、全國之冠。

      9月下旬,湖南省委在衡陽召開有地、州、市主要領導參加的雜交水稻生產現場會。

      10月12日至18日國家農林部又在衡陽召開全國雜交水稻生產現場會。農林部充分肯定衡陽地區推廣雜交水稻的成績和經驗。

      是年冬,在中央召開的全國農業會議上,印發衡陽地區推廣雜交水稻的經驗材料。

      1984年,雜交早稻也在衡陽境內全面推廣。

      市民:從小我們就知道“湖廣熟,天下足”。湖南是中國的大糧倉。溫飽問題解決后,我們老百姓現在吃飯講究口味,香軟可口的雜交稻最受歡迎。

      主持人:喝水不忘挖井人。聊到雜交水稻,我們就會深切懷念世界“雜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院士。也借此機會,向長期奮戰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科技人員致敬。正是因為他們都努力,才使得衡陽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。

      今天的衡陽,正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,促進農業轉型升級、農村全面進步、農民持續增收。糧食生產實現了穩面積穩產量,為“中國糧、湖南飯”貢獻了衡陽的力量。

      本期雜交水稻的話題就聊到這里,下期我們來聊一聊免征農業稅。再會。

    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_成年大片免费视频一视_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_亚洲午夜无码影片免费